中国的所谓“文人”,是一个历史概念。大体来说,是指在农业文明时代,以文化知识谋生的一群人。在当时科学技术尚不发达,社会分工并不细密和严格的情况下,他们的知识结构相应地呈现出一种思想、政治、经济交融,文学、史学、哲学贯通的态势。由于在当时,出仕、诗词、著述的地位要高得多,绘画对他们大多数来说,更主要是出于业余爱好。因此他们并不像民间画工那样必需具体的师承和严格的技术训练;而悟性、才华和文化修养则成为他们作画的主要凭仗。其结果,就使文人画呈现出一种共同特征,即轻形重意、轻描重写、轻规范重个性。应当说,这是一个对作者资质素养要求非常高的绘画流派。事实上,风气所及,自元、明迄于清,文人画虽然享有崇高地位,为不少习画者所追随,但真正称得上大成者却凤毛麟角,寥寥可数。不过,这种画风倡导以精神和个性为艺术的至高标准,却并不过时,而是具有超前的、永远的意义。
近代以还,由于科技日新,知识日专,分工日严,古代的文人群体已经瓦解消亡。加上摄影、电脑技术的发展,世俗话语权力的膨胀,物质欲望的泛滥,都使文人画面临严重挑战,甚至被视为另类,受到质疑。不过尽管如此。文人画却仍旧顽强存在,它所开创的画风也始终被有识之士所继承。这其实并不奇怪。因为第一、尽管古代的文人群体已经消亡,但中国文化的传统却并未消亡。而以继承发扬这一传统为己任者,始终綿延不绝,何况随着其价值的重新被发现和弘扬,追随者必定会越来越多。第二、以细密和严格的分工来实现发展的工业社会,只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阶段。而下一个阶段,即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,必将开启一个造就“通才”的时代。到那时,许多现在的“专业”,又会回到“业余”的状态。而对精神和个性的追求,又将成为艺术的至高的标准。而这,恰恰是文人画当年赖以生成和发展的客观条件。
当然,历史不会重复,今天乃至将来的文人画不可能、也不应该与古人一个模样。借鉴吸取是必须的,仿古摹古却不可取。因为时代发展了,生活、环境、观念都发生了巨变。盲目追步古人,只会弄成没有价值和生命力假古董。今天的文人画要坚守的只是以悟性、才华和文化修养为出发点,以及以精神追求和个性发挥为艺术价值的至高标准。至于怎么画,画成什么样,则应当解放思想,大胆探索,多方尝试。说到底,要振兴文人画,必须创新和发展文人画。否则便只是一句空话。
刘斯奋
2011年6月于羊城蝠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